博大文化视野网络版(11月20日)

编辑绪语: 自《七天》周报“博大文化视野”创刊以来,得到世界各地华文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各种佳作不断涌现。然而,因为报纸版面有限,许多优秀的来稿难以及时刊发,甚至不得不狠心放弃,而所有的诗歌作品也都一律拒绝。这难免挫伤了热心的作者和读者们的积极性,也难以完全反映“博大文化视野”的创刊宗旨,为此,《七天》编辑部决定,在保持印刷版的原有风格的同时,增加网络版的文章数量,同时发表诗歌作品。 对于作者,下述几点请注意: 欢迎原创首发作品,对于在它刊发表过的优秀作品,也可酌情刊发; 作品内容、体裁不限,拒绝违法悖德,拒绝低级庸俗; 欢迎作者在文章后附上自己的个人简介(200字以内)和生活照; 文章版权归作者个人所有; 所有来稿都没有稿费,请勿告知银行方面的信息。 ”博大文化视野“的网络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广大作者和读者的面前,欢迎您的继续关注,感谢您的热情支持! 《七天》编辑部   【文化杂谈】 赤裸生命与“形式生命” ——新冠疫情引起的“生命政治”思考(11) 步虚 阿甘本对“牲人”或“神圣人”、“受谴者”的思考,对“赤裸生命”与“例外状态”的思考,是对现代人所处的时代困境的一种思考,即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处于一种被主权权力所规定和掌控的例外状态之中,每一个人都成了“牲人”,我们的生命都成了赤裸生命,都处于一种政治身份及基本权利被剥夺,或者基本权利形式上完整而实质上丧失的困境之中。这是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考试图向人们展示的当代人所面临的异化困境。 当代生命政治所突显的,是政治权力直接作用于生命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治理机制和技术。在阿甘本关于“生命”的词源学分析中,我们现在说的生命(life)概念,在古希腊有两个词,一个是zoe,另一个是bios。Zoe的词根跟动物(zoo)接近,涉及活着的生命、作为生物存在的生命,表达的是一切活着的存在(诸种动物、人或神)所共通的一个简单事实——“活着”,而不涉及生命的品性、内容、质量、风格及特定的生存方式。阿甘本把这种生命称之为动物生命,也就是赤裸生命。而bios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指的是为单一个体或群体所特有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形式,是人在活着之外,还生活着、发展着的生命,是人在漫长的生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系列特殊品性、气质、心愿、风格、样态和内容所表达和规定的生命。这样的生命不仅仅生物性地活着,同时还政治性地活着,即还从事群体性的、事关城邦(polis)或政治共同体的各类活动。这样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就是政治上有内容、有质量、充满可能性的生命。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里的“政治”实为“城邦”)。人之所以参与共同体政治生活,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这样的生活能维护生命存在而使人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同时,这样的生活也使生命存在拥有了不同的地位和身份而使人获得生存的质量、价值和意义。 人的生命原本就是政治性的生命,而当代所谓“生命政治”的异化表现则在于:主权者把人的生命置于政治管控之下,同时却将生命排除在政治生活和政治保护之外,进而使人的生命失去原本应有的生存内容、质量及价值和意义。在这样的生命政治机制之下,“生命本身被捕获、被征用、被控制”,其直接结果就是无特殊品性、气质、心愿、风格、样态和内容的生命,即“赤裸生命”的普遍存在。 阿甘本重视有政治内容和政治质量的生活着的、发展着的生命,并用“形式生命”(form-of-life)这个术语来指称这样的生命。这里的“形式”当然与亚里士多德的内涵丰富庞杂的“形式”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简单地说,“形式生命”中的“形式”就是让一种生命成为这种生命本身的一种独特的“本质属性”,拥有这种独特性质的生命就是最完整的生命,或者说完全形式的生命。正是因为这样,阿甘本才把形式生命定义为一种“完全不能与其形式相分离的生命”。 需要指出的是,在阿甘本的概念组合中,“形式生命”与“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形式生命(form-of-life)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一种从普遍性中抽象出来的独特性质,因而这里的“形式”为单数;而“生命的形式”(forms of life) 突显的是“形式上的生命”,被碎片化的生命,因而这里的“形式”为复数。在强调人之为人的“形式生命”中,“隔离出像赤裸生命这样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的。它完全拒绝各种对自然生命的捕获、征用与控制。”这种形式生命将“形式”融合在生命里,越出所有控制、捕获、碎片化生命的分隔性的装置。对形式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在这种生命中,单个(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行动和生活过程绝非一些简单的事实而已,相反,它们永远且首先是生命的可能性,永远且首先是权力,或者说首先是生活的主动权。 通过形式生命这个术语,阿甘本致力于探索一种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一种与赤裸生命相对立的、永远不能被降格为赤裸生命的政治生命。赤裸的生命并非简单的自然生命,而是被政治异化了的自然生命,它以被排除、被弃置、被碎片化的方式而被嵌入到政治共同体中,被政治共同体主权者捕获、征用与控制,却又被排除在政治共同体之外,无法从共同体秩序中获得生命的维护和发展及生命的内容和价值。形式生命的关键,是生活着的、发展着的有政治内容和政治质量的生存本身。 形式生命与群体性的、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不可分离。因此,与“形性生命”相对应,阿甘本提出了“正在来临的共同体”(La comunità che viene)的概念。下一次,我们着重谈谈“正在来临的共同体”。(2020-11-15) 【作者简介】 步虚,文化学者和符号学学者,主修“地中海文明与西方文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当代法国研究”、“意义生成的认知符号学机制及操作”,长期从事文明关系、跨文化实践和国家文化战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教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受聘为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诗文春天】 达坂城与王洛宾及三毛 谭文春 达坂城在乌鲁木齐东南方向,距离八十余公里左右。 国内的好多游客,对新疆的认识第一个知道的是达坂城,第二个是吐鲁番。有好几次听见旁边的人跟朋友通电话,笑到肚子疼。 ——你在哪里? ——我在新疆。 ——新疆哪里? ——新疆……达坂城吧? 我凑近那人,低声说:“先生,达坂城离这里还有80公里。” 那人一脸懵逼的样子:“那……这里是哪里?” “乌鲁木齐啊!新疆的省会城市,你难道没上过中学吗?” 那人尴尬一笑:“新疆的印象我只记得一首歌《达坂城的姑娘》。” 我也不由呵呵一笑,唱:——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这首歌一经传唱,弥久不衰啊!曾经最早的一段时间,让一些内地的男子,心心念念想来新疆娶亲,因为他们都认为,在新疆娶姐姐送妹妹。 在新疆十八怪里有一说:“姐姐嫁人把妹妹带”。这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了?首先我们要知道,新疆地域辽阔,姐姐从阿勒泰或是伊犁嫁到吐鲁番来,远不远?这么远的路,需要家人护送,于是新娘的妈妈及其他长辈以及妹妹会将她送过来。按照风俗,婚礼过后妈妈和长辈们都回去了,唯独会留下妹妹陪伴姐姐一段时间。毕竟姐姐也从来没有来过男人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会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而且在新婚的那一段时间,新娘还要伺候丈夫家的公婆及其亲戚长辈,礼节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也多,姐姐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有妹妹在身边就可以多个帮手,一般会待上十几天。妹妹相当于一个伴娘的角色,所以说“娶姐姐送妹妹”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说起《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就不得不提王洛宾这个人,他是一九四九年跟着王震将军的部队来到新疆。王洛宾这一辈子非常坎坷,在他风华正茂的十八九岁,因为写了许多抗战歌曲坐牢,一坐就是好几年。刚刚有希望出来的时候,他又在监狱里继续写,又再次判他入狱,继续坐牢。他的前半辈子最美丽的十八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当他终于走出监狱时,已经是三十六岁了,想去一个公平公正纯洁干净的地方生活,正巧赶上王震将军挥师新疆。他也读过不少关于西域方面的诗词歌赋和书籍,知道新疆辽阔又美丽,勾起了他对西域的向往和憧憬,就跟着部队来了。在新疆看到那种原始的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的纯洁,没有勾心斗角的相互倾轧,让他爱上了这个地方,就不愿意走了,所以他一直留在了新疆。 王洛宾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写了无数广为流传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只是其一,却让一座本来是风沙弥漫的小城,名扬天下,享誉海内外。 曾经有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都是听了王洛宾的歌,来到新疆,要走一走曾经的丝绸之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也曾经做过王洛宾的专访。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老人真的很好,人老了心不老,充满活力和趣味。两人经过接近一个月的接触,产生了一点点爱情的火花了,三毛恋恋不舍的走了,没有敢表达任何的爱意。但是过了一年多,三毛实在受不住了对王洛宾的想念,一个人再一次来到了新疆,她发现自己已经深爱上了这个老男人。 王洛宾虽然一生坎坷,但活得非常豁达,该来的,我就接受,该走的,我就放弃。不强求,不奢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上天安排。两人在一起过了开心的几个月,最后三毛还是回到了台湾。走的时候王洛宾送给三毛一个手镯,意寓“守着”,我会一辈子守着你的意思。但是又过了六七个月,突然就接到三毛自杀的消息。很多人推测三毛是抑郁症自杀,她的病情究竟跟王洛宾有没有关系,不得而知。又过了一年多,王洛宾先生也去世。 因为他的《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让达坂城闻名于世,后人给他颁了“达坂城荣誉镇长”的称号。 【作者简介】 谭文春,男,现居中国四川省华蓥市。喜欢读书和写作,有诗歌、散文、小说及故事等文学作品发表,散见国内以及国外各类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部分作品获奖并入选各种诗文集。读书让人充实,写作令人愉悦,文字使人神清气爽,是灵魂跟世界对话的工具。 … Continue reading 博大文化视野网络版(11月20日)